美制緊固件的強度等級通常通過性能等級標記或材料牌號區分,常見標準包括:
-
適用范圍:一般用途的低強度緊固件(如建筑、非關鍵機械連接)。
-
性能等級:
-
Grade A:抗拉強度≥60 ksi(約 414 MPa),屈服強度未明確規定,適用于普通碳鋼。
-
Grade B:抗拉強度≥105 ksi(約 724 MPa),適用于合金鋼(如經熱處理的 40XX 系列鋼)。
-
典型材料:AISI 1018、1045 碳鋼(Grade A);4130、4140 合金鋼(Grade B)。
-
性能等級標記:通過頭部標記符號區分強度,常見等級如下:
等級標記
|
抗拉強度(min)
|
屈服強度(min)
|
材料與處理
|
2
|
60 ksi(414 MPa)
|
36 ksi(248 MPa)
|
低碳鋼,未熱處理
|
5
|
120 ksi(827 MPa)
|
92 ksi(634 MPa)
|
中碳鋼,淬火 + 回火處理
|
8
|
150 ksi(1034 MPa)
|
120 ksi(827 MPa)
|
合金鋼,淬火 + 回火處理
|
-
標記示例:等級 5 的螺栓頭部通常有 3 條徑向凸線,等級 8 有 6 條凸線。
-
性能等級:抗拉強度≥150 ksi(1034 MPa),屈服強度≥130 ksi(896 MPa),材料為合金鋼(如 4340 鋼),需經熱處理。
-
應用場景:橋梁、建筑鋼結構等需要高強度連接的場景。
硬度是衡量緊固件抗變形和耐磨性能的關鍵指標,常用測試方法包括:
-
洛氏硬度(Rockwell Hardness):適用于淬火鋼等較硬材料,常用標尺為 HRC(C 標尺)。
-
布氏硬度(Brinell Hardness):適用于退火或正火狀態的鋼材,標尺為 HB。
典型硬度要求:
-
SAE 等級 5:HRC 22-34(中碳鋼淬火 + 回火)。
-
SAE 等級 8:HRC 33-45(合金鋼淬火 + 回火)。
-
ASTM A307 Grade B:HRC ≥26(需熱處理)。
美制緊固件常通過表面處理提升防腐能力,常見工藝包括:
-
鍍鋅(Zinc Plating):
-
類型:電鍍鋅(Zn)、熱浸鍍鋅(HDG)。
-
鍍層厚度:電鍍鋅通常為 0.5-1.5 mil(12.7-38 μm),熱浸鍍鋅可達 3-5 mil(76-127 μm)。
-
耐腐蝕等級:根據 ASTM B117 鹽霧測試,電鍍鋅可提供 50-100 小時無白銹,熱浸鍍鋅可達 1000 小時以上。
-
鍍鎘(Cadmium Plating,ASTM B633):
-
耐腐蝕性優于鍍鋅,但因環保限制使用逐漸減少,常見于航空航天領域。
-
達克羅(Dacromet)或無鉻涂層:
-
無鉻環保工藝,耐腐蝕性能優異(鹽霧測試≥500 小時),適用于高濕度或鹽霧環境。
-
發黑(Black Oxide,ASTM D1711):
-
保證載荷(Proof Load):
-
緊固件在不產生永久變形的情況下能承受的最大軸向載荷,測試依據 ASTM F606。
-
例如,SAE 等級 5 螺栓的保證載荷為螺紋應力截面積 ×92 ksi(634 MPa)。
-
應力截面積(Stress Area):
-
用于計算拉伸載荷,公式為:As=4π(2d2+d3)2
其中 d2 為中徑,d3=d1?H/6(d1 為小徑,H 為原始三角形高度)。
-
扭矩 - 預緊力關系:
-
安裝時需通過扭矩控制預緊力,參考 ASTM F136、F959 等標準,涉及螺紋摩擦系數、潤滑條件等參數。
美制緊固件需符合以下主流標準:
-
ASTM:材料與性能的基礎標準(如 A307、A490)。
-
SAE:汽車及機械用緊固件標準(如 J429、J345)。
-
ASME/ANSI:螺紋尺寸標準(如 B1.1 美制統一螺紋)。
-
ISO 898-1:部分性能要求與國際標準接軌(如強度等級標記方法)。
認證要求:
-
航空航天領域需符合 AMS(航空材料規范),如 AMS 2404(鍍層)、AMS 6414(螺栓材料)。
-
汽車行業需通過 IATF 16949 認證,確保生產過程的一致性。
-
低強度場景(如家具、非承重結構):選擇 SAE 等級 2 或 ASTM A307 Grade A,成本低且易加工。
-
中等強度場景(如汽車底盤、通用機械):SAE 等級 5(中碳鋼)或鍍鋅處理的 Grade 5 螺栓,兼顧強度與防腐。
-
高強度場景(如橋梁、壓力容器):SAE 等級 8 或 ASTM A490,需確認熱處理狀態和表面處理(如熱浸鍍鋅)。
-
耐腐蝕場景(海洋、化工環境):選用不銹鋼緊固件(如 ASTM A193 Grade B8)或達克羅涂層碳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