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擋圈的核心作用
軸向固定
防止裝配在軸或孔中的零件(如軸承、輪轂)因振動或旋轉發生軸向竄動。
替代傳統螺母/螺栓固定,節省空間并簡化結構。
承受軸向力
分擔部分軸向載荷(但需注意擋圈的承載能力有限,通常不用于重載場景)。
快速拆裝
無需螺紋或焊接,通過卡簧鉗即可安裝或拆卸,便于維護。
二、墊圈的防松機制
墊圈通過 摩擦鎖緊、機械互鎖或彈性復位 直接防止螺栓/螺母松動,常見類型及原理如下:
原理:
利用墊圈的彈性變形(開口處翹起)產生軸向反力,增大螺母與連接件間的摩擦力。
缺點:
在強振動下易失去彈性,防松效果有限,適用于低頻振動場景。
原理:
墊圈兩側帶鋸齒,壓緊時鋸齒嵌入連接件表面,形成機械互鎖(圖3)。
優勢:
抗振動性能強,但可能損傷軟質基材(如鋁)。
原理:
兩片錐形墊圈組合,振動時內圈與外圈產生相對彈性變形,抵消松動趨勢(圖4)。
原理:
兩片帶楔形斜面的墊圈配對使用,振動時斜面互相頂緊,越振越鎖(圖5)。
優勢:
適用于極端振動環境(如風電、軌道交通)。